唯特偶小课堂 | 助焊剂13项“体检”全揭秘!你的焊点够稳吗?
助焊剂的可靠,藏在每一项严苛测试的细节里!
作为广东省、深圳市两级电子焊接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唯特偶实验室凭借ISO17025 CNAS 认证体系(检测报告与数据获全球权威认可),以 “顶配硬件 + 高精尖人才 + 全场景测试方案”,可对助焊剂 13 项核心指标进行立体化把控,用数据印证 “焊得稳、用得久、合规无忧” 的产品实力,为电子制造企业筑牢品质防线。
以下,我们将简要介绍唯特偶实验室对助焊剂的13项核心测试。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3
测试方法:
采用专业环境可靠性设备(冷冻箱(5±2℃)、烘箱(45±2℃))模拟不同温区环境,通过直观观察助焊剂是否分层、沉淀。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4
测试方法:
通过恒温水浴槽(控温 25±1℃)+ 密度计,构建测试体系,精准控温并规范读数,保障密度数据精准。
助焊剂中不挥发物含量直接影响其焊接性能,若固含过高,会导致焊点残留多、增加腐蚀风险;若固含过低,则会影响焊接润湿性与可靠性。适宜的不挥发物含量是平衡焊接性能与产品长期可靠性的关键,既能确保助焊剂充分发挥去氧化、促润湿作用,又可减少焊点残留引发的腐蚀风险,为电子产品长效稳定运行保驾护航。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7
/ IPC-TM-650 2.3.34C:2004
测试方法:
参照IPC 国标双标准,通过恒温水浴锅(85 ± 1℃)、精密高温箱(110±2℃/ 85℃),精准称取试样(精度达0.001g)、控制烘干时长与恒量标准(精度达0.005g),保障不挥发物含量数据可靠。
助焊剂的酸值决定了其活性大小,酸值异常会引发一系列问题,酸值过高可能导致焊点腐蚀,酸值过低则会使焊料去氧化能力不足,影响焊接可靠性。精准的酸值控制是实现高效焊接与焊点防腐蚀的双重保障,既能高效去除焊料与基板表面氧化层,确保焊接界面良好结合,又可规避过度腐蚀对焊点结构与性能的破坏,守护电子产品核心连接节点的稳定性。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8
/ IPC-TM-650 2.3.13A:2004
测试方法:
依 IPC和国标双标准,采用统一指示剂与滴定逻辑,搭配精准称样(固含约1g或2g±0.001g)、0.1M 标准滴定液及明确终点判断,保障助焊剂酸值检测数据精准。
GB/T 9491-2021 6.6
测试方法:严格遵循标准流程,样品加超纯水加热煮沸萃取,校准电导率仪后测样品电导率,同步测空白样,通过计算得其电阻率。用空白对照、污染排查保障测试逻辑严谨;凭借精准定容、恒温控制及多试样平均取值,让数据误差可控。
· 扩展率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9.1
测试方法:
铜板涂助焊剂放焊料块,245±2℃(有铅)或 265±2℃(无铅)加热,冷却后测焊点直径算扩展率(有铅≥80%、无铅≥70%)。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9.2
测试方法:
通过可焊性测试仪精准控制焊料温度(无铅265±2℃/有铅245±2℃)、浸入速度(20mm / s±5mm/s)及时间(5±0.5s),测试焊料与助焊剂的润湿力曲线,量化评估助焊剂性能。
· 卤化物
测试标准:
GB/T 9491-2021 6.10.2.2
/IPC-TM-650 2.3.28.1:2004
测试方法:
依据国标和IPC双标准,借离子色谱仪实现高灵敏度检测,精准量化卤素含量(如Cl<900 ppm、Br<900ppm)。
测试标准:
IPC-TM-650 2.3.32D: 2004
/ GB/T9491-2021 6.12
测试方法:
通过恒温恒湿箱(23±2℃/45%-55%RH)24小时加速腐蚀实验,以 L/M/H 三级标准,清晰量化助焊剂腐蚀程度。
测试标准:
IPC-TM-650 2.6.3.7
/ IPC-TM-650 2.6.3.3
测试方法:
恒温恒湿箱(40±1℃、90±3% 湿度/85℃、85%湿度)模拟高温高湿环境,快速暴露电化学迁移风险,经规范制样(245-260℃焊接 4±1s)与严苛评估,确保电子器件在潮湿环境下的长期稳定性。
IPC-TM-650 2.6.14.1
测试方法:
依据IPC-TM-650标准,通过恒温恒湿箱(65±2℃、88.5±2% 湿度)模拟严苛环境,按生产级焊接(250±6℃)制样,精准匹配电子元件对助焊剂长期绝缘稳定性的严苛需求。
测试标准:
IPC-TM-650 2.6.15C:2004
测试方法:通过模拟极端湿热环境(93%湿度+40℃)、240小时(等效于实际使用数年的)加速老化,结合微观观测(20X显微镜)与宏观形变(铜凹陷)双重验证,结果客观可追溯。
欧盟 IEC61249-2-21 无卤标准对卤素含量有明确要求,同时企业也有内控要求。符合无卤标准的测试结果,是电子产品突破国际环保壁垒、拓展全球市场的核心通行证,既满足欧盟 RoHS 等严苛环保法规要求,又规避卤素对焊点长期可靠性的潜在威胁,实现环保性与性能的高端平衡。
测试标准:
IPC-TM-650 2.6.15C:2004
测试方法:
通过XRF(X射线荧光光谱仪)快速初筛卤素、氧弹燃烧-离子色谱准确定量,同时满足欧盟IEC61249-2-21无卤标准(Cl/Br<900ppm,总和<1500ppm)及企业内控要求,确保电子材料环保性与焊接可靠性。
依托CNAS实验室,唯特偶系列测试经数据化、场景化的严苛验证,从成分、活性到环境适应性全方位保障助焊剂“焊得稳、用得久”,为电子制造提供从工艺到产品的全链条可靠性支撑!
唯特偶研发工程中心,不仅可为您的产品提供全球认可的检测报告,也能通过高标准的测试标准,为产业前沿技术落地提供有力的支撑!
本期小课堂到此就结束了。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子装联和可靠性材料的知识,欢迎给我们留言。敬请期待下一期精彩内容!